□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婕妤
随着12月的脚步临近,流感流行季也进入了关键阶段。省疾控中心联合省气象台最新发布的下周(12月1日—7日)流感气象风险等级出炉——较高!流感高峰逐渐逼近,但市民在针对流感防治过程中都出现了不少误区,流感与普通感冒究竟怎么区分?怎样科学防护、针对性用药?有没有简单实用的防护妙招?多位医学专家支招。
流感气象较高风险代表什么?
近期,全国多地流感活动进入上升期。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监测数据,我国流感趋势呈现快速上升、优势毒株明确等特点。那么,江苏流感气象风险较高等级代表什么?“这意味着未来一周,流感传播的可能性显著上升。”疾控专家解释,气温波动大、室内外温差明显,加上人们室内活动增多、空气流通不畅,这些都给流感病毒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省中医院温病研究所副所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周贤梅教授表示,监测数据显示,流感高峰预计出现在12月中下旬。专家提醒,未来一周内,流感病毒的活性较强,传播速度会加快,感染人数可能会出现明显增加。尤其是在学校、写字楼、商场等人群密集的场所,无论是日常通勤、上班上学,还是外出聚会,都不能掉以轻心。
抗生素、抗病毒药勿盲目服用
一些人以为“流感就是重一点的感冒,扛几天就好了”,对此,市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白巧红提醒,流感与普通感冒完全不同。普通感冒像“家常小病”,起病慢、症状轻,主要集中在呼吸道局部,比如鼻塞、流涕、打喷嚏,很少发烧,即便发烧也多是38℃以下的低烧,全身酸痛、乏力等症状几乎不明显,通常7天左右就能自愈,极少出现并发症。而流行性感冒则是“突然袭击”,感染后几小时内就可能突发症状,且全身反应极强,甚至引发肺炎、心肌炎等严重问题。
虽然流感高发,但医生提醒,如果不小心感染了无需过于担心,不要盲目跟风囤药,“尤其无需自行服用抗生素,抗生素是针对细菌的药物,对病毒没有用。”而针对爆火的“流感神药”,专家同样提醒勿盲目跟风,“不是所有感染者都必须服用抗病毒药物,不建议自行购买服用。每种药在使用上也有区别和适用人群,甚至也有服药禁忌。”
防护还可以从吃入手
防治流感,“防”重于“治”。把防护这件事提上日程,除了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尽早接种流感疫苗之外,省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朱佳教授支招,吃对食物也可养生防病。
“中医食疗是传统养生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在提升人体免疫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饮食方面,既要荤素搭配,找到脂肪和蛋白质的平衡,也要注意清淡,科学合理。研究发现一些食物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包括葡萄柚、香蕉、深水鱼、菠菜、大蒜、低脂牛奶、蜂胶、蘑菇等。”朱佳教授说。
最后专家强调,如果出现发热、咳嗽、咽痛、乏力等流感样症状,要及时居家休息,若症状较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来源: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