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江苏省政府召开“坚决扛好经济大省挑大梁责任”系列主题新闻发布活动第二场——“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主题新闻发布会。今年上半年江苏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万亿元,同比增长5.7%,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经济增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实现外贸进出口2.81万亿元,同比增长5.2%,规模创同期历史新高;其中出口增长9.4%,超出预期;实际使用外资115.4亿美元,规模继续保持全国之首。
会上,江苏省发展改革委主任沈剑荣从五个方面介绍了江苏推进改革开放的主要进展——
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建立全省服务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部门联席会议机制,以清单化、项目化推进。推动市场基础设施高效联通,促进物流降本增效,全社会物流成本占GDP比重低于全国1.2个百分点,南京陆港型、南通港口型物流枢纽入选2025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新进展,出台实施《江苏省数据条例》,构建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制度体系,获批创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组建省数据集团,成立省数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统筹建立全省一体化的数据交易运行体系。同时,深化公用事业和公共服务价格改革,推出取消省内101座船闸收费、免收高速公路车辆救援服务费等一系列惠企利民政策。
统筹抓好供需两侧协同发力,服务做强国内大循环
2025年国债项目拉动投资超过5300亿元,500个省重大项目已经完成投资4232亿元。大力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积极争取设备更新领域国债支持项目,带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设备更新投资约640亿元,助推今年上半年全省工业投资增长3.4%。扩围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相关领域消费品销售额超1700亿元。多措并举扩大消费,出台提振消费专项行动若干措施,上半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9万亿元,同比增长5%。加快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积极推进培育发展未来产业三年行动,深入开展21个未来产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探索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充分发挥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引导和撬动作用,设立共三批41只、规模1069亿元的产业专项基金设立运行,以耐心资本助力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
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
今年开展新一轮营商环境提升行动,出台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2025版),江苏连续五年位列“营商环境最佳口碑省份”,全省经营主体总数达1461万户。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累计办理1650万件,15个案例入选全国典型经验做法。多层次、立体式打造社会信用制度体系,政府机构失信被执行人主体保持“清零”,近两年连续在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果观摩活动中名列第一。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完善国资监管体系。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健全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加快推进《江苏省民营经济促进条例》立法进程,同时还和有关银行推出“民营信用贷”,上半年全省民营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
推进城乡融合区域联动,提升发展整体性协调性
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倍差进一步收窄,上半年全省城乡居民收入比是1.98,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44。落实重大民生政策统筹协调机制,今年优化整合推出12类45件民生实事,上半年实施进度达62%。同时,持续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深入推进省内“1+3”重点功能区建设,加快推进宁镇扬一体化发展,强化扬子江城市群区域牵引带动作用。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2024年江苏海洋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大关,海工装备占全国比重超过1/4。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拓展国际合作空间
今年深入实施新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清零”要求,制造业外资、高技术产业外资占全省比重都超过1/3,世界500强上榜企业中已有超过400家投资江苏。高质量推动“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一批重点项目落户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哈萨克斯坦阿克套港集装箱枢纽项目一期先导区正式启用,江苏中亚中心升级为国家级贸易畅通合作平台,连云港—徐州成功入选全国中欧班列集结中心,苏州入选班列节点城市。上半年江苏中欧(亚)班列开行1217列,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39万亿元,同比增长9.5%,占比提升至49.5%。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出台自贸试验区第二批高水平制度型开放“50条”,南京市、苏州市获批全国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积极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持续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努力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来源: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