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万跑友齐聚 “南马”火热开跑

发布时间:2023-11-13 09:43      点击量:660

11月12日上午7:30,2023南京马拉松鸣枪开跑,3万名跑友相约南京奥体中心东门广场,踏上久违的马拉松赛道,从南京奥体中心到燕子矶滨江公园,领略现代风貌,感悟历史底蕴,畅享水韵风光。经过激烈角逐,来自肯尼亚的选手Sammy Kirop Kitwara以2小时10分48秒的成绩荣获男子全程冠军,打破南京马拉松赛会纪录。中国选手刘敏以2小时32分39秒的成绩获得女子全程冠军。

只此金陵 用心跳感受城市新脉动

自2015年首届南京马拉松开赛以来,“南马”以专业的赛事服务和丰厚的城市历史人文底蕴,成为众多跑友必跑的赛事之一,今年全程马拉松参赛人数创历史之最。

本届“南马”对赛事路线进行了优化调整,随着跑者起跑后跑向终点燕子矶滨江公园,赛道封控逐段解除,降低了对城市交通的影响。除了途经大报恩寺、中华门、夫子庙、新街口、总统府、玄武湖等重要景点外,本届赛事路线还新增渡江胜利纪念馆、南京长江大桥以及幕燕风光带的五马渡广场、长江观音景区等多处经典景观。

调整后的马拉松赛道,赓续更多金陵文脉,将南京更多地标串联成线。伴随追逐与汗水,跑友们在奔跑中感受现代新城的发展脉动,品味古韵十足的千年文脉。

多年来南京着力推进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累计绿化造林32.7万亩,林木覆盖率增至31.95%、连续5年居全省第一;当前监测到的生物多样性物种数达2791种,比上一轮调查增加20%以上。如今,奔跑在长江沿岸,跑友们可与江豚、飞鸟一同畅享自然,生态与发展齐飞,绿水共青山一色。

全力护航

“抓保障”与“浓氛围”齐行

为提高选手参赛体验,组委会以“绣花功夫”全过程、全方位优化保障本次赛事,在细节中尽显城市温度。本届马拉松设置了100台次“人脸识别”智能设备,提高选手的入场检录效率。南京警方提前三个月成立工作专班部署,结合往年安保经验和市民出行需求,合理规划赛道管控时间与路段,按点投入近8000名安保人员,沿线全程设立护栏、硬质围挡,切实抓好赛事保障工作。240名裁判员、100名护跑民警、25个医疗站(点)、29辆急救车、186名医护人员、120名急救队员、710名医疗志愿者、155台AED,11家定点医院的14个院区开通南马绿色救援通道,为3万名跑友保驾护航。

此外,由于今年赛道由环线改为单线,以往起点志愿者兼顾终点志愿服务的模式不再适用,南京马拉松志愿者人数再创新高,共4435名志愿者以专业、热情的志愿服务为本届马拉松增姿添彩。作为东道主的南京市民更是以饱满的热情,沿途欢呼击掌,为参赛选手们热烈鼓劲,彰显了南京“博爱之都”的独特城市魅力。

奔跑不息

向世界体育名城奋进

作为最受欢迎的体育赛事之一,南京马拉松已成为南京聚力打造世界体育名城、展示城市魅力的一张名片。南京人对马拉松运动的热情有着深厚的渊源。1957年11月24日,在南京举办的江苏省马拉松比赛是新中国第一场马拉松。而马拉松的发祥地、希腊马拉松市与南京多年前就已经结为友好城市,健身长跑在南京更是堪称一项全民爱好。

今年以来,南京已先后举办了浦口、溧水、仙林大学城、江宁大学城、建邺江岛、高淳国际慢城等6场马拉松赛事,超6万人次参与,越来越多的市民爱上了路跑运动。举办超万人的马拉松赛事活动,背后展现的是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硬核”实力。南京曾成功举办过青奥会、亚青会、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南京赛区)、世界羽毛球锦标赛等60多项国际高水平体育赛事。

2020年8月,南京市以总分第一入选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以此为契机,南京不断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达1206.64亿元,增加值占同期GDP比重2.22%,GDP占比位列全省第一,全市人均体育消费达3120元,继续位居全省第一。

终点冲线,但奔跑永不停息。未来,南京将继续为广大体育爱好者提供组织精细、安全有序、服务优良的体育赛事,以奋斗之姿奔赴时代新征程。

记者 管鹏飞 徐晋

来源:南京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