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PM2.5年均浓度实现九连降

发布时间:2023-05-10 09:45      点击量:743

5月9日上午,江苏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并介绍《2022年江苏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显示,江苏生态环境质量创新世纪以来最好水平,连续三年在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

据了解,2022年,在江苏GDP跨入12万亿元台阶的同时,PM2.5年均浓度实现2013年以来“九连降”,连续两年以省为单位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国考断面年均水质达到或好于Ⅲ类比例达91%,首次突破90%,达到优级水平。长江干流江苏段水质连续5年保持Ⅱ类,太湖连续15年实现“两个确保”,并高质量实现“两保两提”新目标。

空气质量更好

环境空气PM2.5年均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0%。PM2.5浓度和优良天数比率均达到国家考核目标要求。PM10、N0_2浓度同比下降,SO_2、CO浓度同比持平,O_3浓度同比上升。

地表水质更好

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考核的210个断面中,年均水质达到或好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的断面比例为91.0%,无劣于Ⅴ类断面。省“十四五”水环境质量考核的655个地表水断面中,年均水质达到或好于Ⅲ类断面比例为96.0%,无劣Ⅴ类断面。达到年度省级考核目标要求。2022年,江苏省长江流域总体水质稳定在优级水平。长江干流江苏段各断面水质均符合Ⅱ类;主要入江支流断面水质全部达到或好于Ⅲ类。淮河干流江苏段各断面水质符合Ⅱ类。太湖总体水质为Ⅳ类。

环境噪声更低

江苏设区市昼间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5.4分贝,同比上升0.2分贝。13个设区市中,7个市昼间区域声环境质量为二级,属于较好水平,其余6市为一般水平。江苏设区市功能区声环境昼间、夜间平均达标率分别为97.6%和87.5%,同比分别上升0.7、2.1个百分点。

物种更加丰富

江苏生态质量达到二类标准,江苏生物多样性较丰富、生态结构较完整、生态功能较完善。根据江苏县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记录到物种数6903种,其中陆生维管植物1999种、陆生脊椎动物449种、陆生昆虫1918种、水生生物2537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保护物种94种,同比增加。

农村环境提高明显

江苏开展空气质量监测的136个村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81.3%。开展监测的22个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或好于Ⅲ类。182个县域地表水监测断面中,水质达到或好于Ⅲ类比例为87.9%。

辐射环境状况良好

江苏辐射环境66个国控点和222个省控点监测结果表明:空气吸收剂量率、大气和土壤中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处于本底水平;太湖、淮河、长江等重点流域水体及近岸海域海水、海洋生物中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处于本底水平;重点饮用水水源地取水口水中放射性指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电磁环境监测点监测结果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中公众曝露控制限值的要求。

截至2023年5月7日,江苏PM2.5浓度同比下降4.9%,1—4月,江苏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达到或好于Ⅲ类比例同比上升2.4个百分点。

实习生 赵偲妤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刘通

来源:南京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