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南京市商务局获悉,2021年南京就入选了全国首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名单。这两年来南京将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列为民生实事项目,乘势、顺势、借势,融合城市文化与社区特质,推进消费提质与服务扩容,整合社会资源与部门力量,切实将人民群众的“需求清单”转化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好评榜单”。
截至去年12月,南京共计完成166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覆盖全市220个社区,涵盖老旧小区、新建小区、科技园区等多种类型。生活圈内商业网点数量共计33773个,品牌连锁店铺占比达36.1%,可为253.2万社区常住居民提供日常生活服务,生活圈综合满意度达97.86%。
方便市民,规划先行
据悉,南京市出台了《南京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实施意见》,确定建设目标;出台《南京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验收考核标准》,规定建设要求;编制《南京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规划》《南京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提出规划定位。
各区的便民生活圈也各有特色,可以说是“一区一策”。秦淮区基于社区属性特征,确立龙王庙“智慧化便民服务圈”、红悦“儿童友好生活圈”、张府园“居民商户自治生活圈”、俞家巷“小店经济集聚圈”等社区发展方向。江宁区晨光社区成立课题小组编制《东郊小镇社区营造导则》;浦口区同心社区邀请专业学者,针对辖区商业布局、城市道路改造等方面提出指导意见。
同时,南京各个便民生活圈加强改革创新,实现服务提升。浦口区烈士塔社区依托“江浦通”APP 实现“信息联采、矛盾联调、平安联防、宣传联办、服务联送”五项融合;打造弘商圈青创直播基地,带动社区1200余户小店开展直播;溧水区推出“一卡汇享”惠民服务,通过“社区补贴一点、商户优惠一点”,满足居民多样化生活需求。
消费提质与服务扩容
南京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着力打造与居民消费习惯、消费升级等相适应的消费场景。扩充“一老一小”“小修小补”等服务内容,优化社区功能布局,丰富居民生活体验。在玄武区,唱经楼社区打造“嗨客市集”,为社区居民提供高品质夜生活体验;秦淮区在试点社区举办社区年货节、老字号年货节、消费节便民市集等系列活动 200 余场,拉动社区便民消费近 3 亿元;鼓楼区南秀村社区延续“来吧!鼓楼”消费品牌 IP,创新增进互动与促进消费的社区新场景。
五老村社区打造科巷新市集,推动市集商户数字化转型,提升社区居民和外地游客的“吃、喝、住、游、购、娱”一站式体验。开通科巷新市集微信公众号、抖音号,联合中小商贸流通协会举办“社企通”农特产集中展销活动,联合老字号协会、餐饮行业协会、抖音同城等多家单位共同举办“抖音·老字号年货嘉年华”直播带货活动,联合多家老字号、知名品牌共同开展社区团购,有效提升社区商业发展水平。开设“优选毕货”微信商城,推动超过30家农特产品供应商入驻,售卖毕节八大类近200种农特优产品。目前,科巷新市集每周人流量突破10万人次以上,成为南京最具烟火气息的五星级菜场、网红美食打卡集聚地、老字号品牌街区。
“一老一小”是便民重头
便民生活圈,“一老一小”是重头。玄武区香铺营农贸市场利用闲置空间设立“自习小课桌”,为经营商户子女提供课后假期学习环境;建邺区高新区开设公建公办托育园与“四点半课堂”,推进“长者食堂”银发助餐点建设;栖霞区吴边社区着力打造“时间银行”志愿服务品牌,为老年群体提供家政、护理、交流、代办、维修等6大类服务。
各个社区还通过创新改造,空间利用再提升。鼓楼区龙江邻里中心等农贸市场完成智慧化升级改造,打造成集生活市集、美食购物、休闲娱乐、生活服务、儿童托管于一体的社区型商业综合体;栖霞区汇虹园社区建设“便民服务亭”,采用定点不定人服务模式,引进磨刀、修伞、配钥匙、缝补等多种微利性民生服务业态。
借势而为,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南京的便民生活圈还懂得“借力”“借势”,充分利用科技进步和各类社会资源。将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与建设“美好家园”“完整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15分钟健康服务圈”“15分钟文化生活圈”“15分钟医保服务圈”等工作充分融合。同时升级改造,打造生活新场景。秦淮区小西湖社区在“小尺度、渐进式、微更新”改造理念下,共生院落、共享景观应运而生,新业态与旧建筑和谐交融;建邺区文体社区通过“南湖记忆”城市更新一期项目,再现20世纪80年代社区生活场景;鼓楼区南秀村社区全力推进“老街造新景”,百米金银街变身成为国际青年艺术街区,培育网红消费新场景。
香铺营社区北面的红庙街区自古以来业态繁多、人气鼎盛。为提升街区管理效率,助力街区小店持续发展,红庙街区用“联盟管理+数智平台”管理模式,实现效果相乘。红庙街区各家餐饮小店联合成立红庙商业街区自治联盟,实现由政府管理向商家自治的逐步转变。红庙街区探索建立管理服务外包机制,采购专业化社会服务进行定制化管理,着力打造特色网红美食街区。构建数智平台,红庙物业社区服务中心投入使用百米享购科技平台,提供商家活动、预约下单、地图导航等便民服务,已累计帮助商户引流近万单。
来源: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