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旖旎
通讯员 易丹丹 刘婷
舞台灯光渐亮,悠扬的二胡声如溪流般漫过观众席,演奏家金韵秋指尖翻飞,《战马奔腾》的激昂旋律裹挟着千军万马的磅礴气势,在栖霞区文化馆内掀起阵阵喝彩;抱着孩子的母亲轻和着《小城故事》的曲调;老年人闭目沉醉于扬剧《梁祝》的婉转唱腔;魔术师范镇鸣手中的圆环在身前神奇翻转,引得孩童踮脚张望……4月11日晚,江苏省“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驶入”栖霞区尧化街道尧新社区,为老百姓带来一场精彩演出。这场“特别定制”的“文艺大餐”,正是江苏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让文化惠民精准对接基层需求的生动写照。
一张“为群众定制”的节目单
舞台大幕拉开前,记者在后台见到了被反复翻阅的节目单:《梁祝·回十八》选段旁画着5颗星,川剧变脸条目下标着“孩子最爱”……这份名单混搭编排了17个节目,由街道、社区与辖区居民提前沟通确定。记者了解到,这是省演艺集团今年第四次在尧新社区演出,此前,他们还为社区居民带来了一直备受好评的原创歌剧《桃花扇》。
据了解,“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是由省委宣传部牵头,联合省文联、省作协、省演艺集团,为落实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共同开展的重要惠民活动,尧新社区作为南京唯一试点社区,每月都会安排一场演出,通过提前调研,安排大家喜闻乐见的节目,让优质文艺资源直达基层。
“过去送戏下乡容易‘一头热’,现在要提前调研沟通,先过‘民意关’。”尧化街道分管领导汪玉婷说,老年群体偏爱传统戏曲,亲子家庭青睐魔术互动,还有不少人则喜欢听流行曲目,“我们把需求分类打包给省演艺集团,他们再‘按方抓药’调配演出团队。”
这种“点单式”服务让文艺直抵民心,因此4场演出场场座无虚席。“每次演出前,街道都会先提前走访调研,收集居民心愿单。”汪玉婷说,此前《桃花扇》歌剧演出后,有居民在微信群里“点播”传统戏曲,年轻父母则呼吁增加亲子互动环节。翻看本场演出节目单,传统扬剧表演、川剧变脸、邓丽君歌曲串烧、魔术表演等多类型演出并存,彰显出满满的心意。
尧新社区是全市唯一试点地
尧新社区能成为省“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南京唯一试点社区,绝非偶然。这个面积不大的社区,是全国首批106个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单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舒适宜居,社区内有不少老戏迷和新生代文艺爱好者。“街道和社区平时就会举行不少文体活动,不过大部分以居民自娱自乐为主,专业的演出并不多。”汪玉婷说,正是这种多元文化需求与深厚群众基础,让尧新社区成为检验文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优质试验田。
社区居民小卢是一位民乐爱好者,每回看到报名通知他都会第一时间参与。“作品的艺术质量很高,是比较专业的、高规格的演出,能够在‘家门口’看到这么专业、丰富的演出实在是难得。”小卢说,他每个月都很期待。“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活动不仅为基层带来精彩演出,也为省演艺集团与地方的交流合作搭建了平台,让文化的力量在全省范围内得到更广的传播和体现。
从“输血”到“造血”的升级
在持续输送优质文化资源的同时,如何激活基层内生文化动力、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升级,成为这场文艺惠民实践的新课题。于是,一批“驻村艺术家”走进基层社区。
在尧新社区驻村的艺术家是省演艺集团歌剧舞剧院院长潘磊。“省演艺集团对本次项目非常重视,我们已经对未来的工作进行了规划。前期我们也到街道、社区进行了接触了解,基层也谈到了文化上的需求。”潘磊介绍。
当下,街道和社区提出想要组建一个合唱团,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让当地可以有更多的文化活动。“我本身专业是作曲,而且歌剧舞剧院有一整套专业的合唱指挥、演唱人才。今年我会以这个为工作切入点,争取后续将这个合唱团打造成无论是在艺术水平还是在队伍建设上都相对优秀的团队。”潘磊表示,他将根据社区的实际需求开展艺术创作等活动,以艺术形式助力社区文化建设,提升居民文化素养,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来源: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