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讯(通讯员 马倩 种蕊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陈彦 刘畅)出行拥堵和就医不易是困扰城市居民生活的两大顽疾,但如同计算原理中的负负得正,当一条全长1.8公里的微循环公交线一头牵起出行痛点,另一头连接就医难点,在南京最拥堵的城市路网与密度最高的就诊区域诞生了一条幸福生活的微笑曲线。“再也不担心因为体力跟不上愁搭车愁看病了!”每周都要去江苏省人民医院拿一次药的刘奶奶如释重负背后,“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有了生动的注解。昨天,“换乘零距离,下车即就医”的首条就医微循环公交线在南京开通。
双向六车道的广州路西段是南京医院密度最高的地方。因省人医、南京脑科医院、南京市胸科医院分列道路两侧,各方汇集的车流人流把这里挤得水泄不通是常态。尤其是省人医周边,作为省内规模最大的三甲综合医院,每日人流量近7万人次。为缓解交通压力,便捷居民就医,条件允许的路面甚至被扩展为单向四车道,但依旧杯水车薪。
去年12月,随着南京地铁7号线中段开通,区域道路通行压力得到一定疏解,但地铁也带来了显著增长的就诊人流。虽然7号线地铁清凉山站就在广州路最西段,但离省人医门诊尚有近800米距离。加上车多、人多、路口多,对不少乘地铁而来的妇幼老弱而言,仍是一段不便的路程。面对群众的急难愁盼,建设人民满意交通的目标愿景启动“上线”。
选择哪种交通工具、怎样运行、线路如何?南京公交集团多轮摸排调研后给出方案;南京市交通运输局迅速审批B15的专用番号微巴士运行路线;南京市城管局联动鼓楼区城管局,在结合地区停车资源现状基础上拿出换乘设计,完成沿线道路维修、行道树修建、协调地铁部门在站点设置B15路公交引导牌,插播引导语音提醒;南京交警五大队科学调整沿线的交通信号灯,施划“就医微小巴士停靠点”标识;省人医则负责改造内部道路,设置专用道与步行区域隔离栏,安排车辆和驾驶员休息点;医院所在的华侨路街道也主动协调执法人员、协管员,配合交管、公交志愿者开展交通秩序管理与疏导……来自各方全力以赴的线路运营保障,最终迎来B15专线的开行。
昨天是B15路就医微循环公交运营第一天,设有14个座位、可搭载30人的“宝宝巴士”每10~12分钟发车一班,支持电子支付和相关乘车免费、优惠政策,让原本需要市民步行20分钟左右的路程转为公交到达。最重要的是,这条由多个政府部门携手公交企业、医院开行的民生班线在实现从地铁站台、公交站台到医院门诊、急诊无缝接驳同时,也满足着居民从“走得了”到“走得好”美好追求。
来源: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