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李都
通讯员 申小玉 王玉雯
2月20日凌晨4时,在位于江北新区的江北新材料科技园内,月光、星光与灯光交织,映照在这片现代化工产业的热土上。作为我市唯一以发展现代化工为主的产业园区,这里的大部分企业除了设备检修几乎全年“不停车”,凌晨时分还在亮灯的地方,都是24小时连续生产的企业。道路上穿梭的车辆和厂区内忙碌的工人,彰显着这里的生机与活力。
室外寒风凛冽,江苏迈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迈达)的生产车间内却是一派火热景象。生产线上的缓冲罐、反应釜、连接管道等散发着阵阵热浪,机器的轰鸣声仿佛带着温度。工人们头戴安全帽、身着工作服,在这条自动化生产线上来回巡查,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正常运行。
“这条生产线正在生产我们公司的‘百灵鸟’抗氧剂系列产品,月初我们刚接到两笔来自欧洲和南美的订单,现在正全力赶工出货。”公司生产负责人洪文友介绍,江苏迈达是全国第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第六批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认定企业,“百灵鸟”抗氧剂拳头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40%,并远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万吨仍供不应求。
对于化工企业而言,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是两条生命线,尤其是夜间生产更需格外注意。洪文友表示,化工生产线不能随意“停车”,因为设备启停不仅会带来安全隐患,成本也极高,因此需要24小时连续生产。这意味着,不仅是设备,人员也要“连轴转”。
“公司实行8小时轮班制,每班有十多名员工,包括车间巡查人员、总控中心监控人员等,大家各司其职,确保生产线每个环节都运行顺畅。”洪文友介绍。
记者在现场看到,各岗位巡查人员定时多次检查设备的温度、压力、液位等关键参数,同时留意是否有异响或泄漏情况。“这些参数至关重要,尤其是温度和液位的微小偏差,都会影响抗氧剂的产品质量。因此,我们依靠自动化设备全程监控的同时,工人们也按时记录数据,保证每个环节都可追溯,做到万无一失。”洪文友强调。
作为在江苏迈达工作了18年的老员工,洪文友对凌晨上班早已习以为常。他回忆,过去没有自动化设备时,工人们需要手动完成离心脱溶工序,左手累了换右手,只为确保生产顺利进行,“现在虽然设备先进了,但人和机器一样,依然要提高警惕‘连轴转’,这不算辛苦,而是责任。”
凌晨5时,当天值班的公司董事长陈福新正在总控中心的监控大屏前值守。陈福新指着大屏上的一处新厂房介绍:“这里是我们已经建成的新项目,正在进行最后的设备安装,计划今年6月正式投产,投产后产能将从现在的年产1万吨提升至4万吨。”
除了产能大幅提升,新项目的智能化、自动化程度也将更高。陈福新表示,新项目将建成行业内全球首屈一指的智慧工厂,实现生产车间现场无人化,通过总控中心的模块化、网络化数字集成控制,实现全面智能化生产。
上午8时,经过一夜奋战,一袋袋包装成型的“百灵鸟”抗氧剂系列产品整齐码放。这些产品涵盖食品级、饲料级和工业级,广泛应用于粮油食品、保健品、日化、宠物食品、饲料加工等领域,也可用于石油、橡胶、聚氨酯等工业材料加工领域。一小时后,装车完毕,一辆辆大货车驶出厂区,驶向南京港,将这批产品送往世界各地。
在江苏迈达的生产线上,人与机器的“连轴转”不仅是对订单的承诺,更是对安全与品质的坚守。随着新项目的投产,这家“冠军”企业将在全球市场上再创新的辉煌。
来源: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