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茸)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昨天,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天气在变暖的同时,也带上了一丝雨雾蒙蒙的诗意。不过,南京的“雨水”节气却不见雨水,记者昨天从市气象台获悉,今年冬天南京最缺的就是雨水。平日里常见的雨水,究竟去哪儿了?
昨天,阳光早早上岗,又是晴朗灿烂的一天。在阳光加持下,气温迅速回升,全市最高气温13℃到14℃。
就在昨天,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也正式到来。如果说立春节气还未呈现春意,那雨水节气则意味着气温回升、寒意消融、雨水滋润、枯木萌新,润物细无声的小雨仿佛就在路上。
入冬后,“缺雨”一直是关键词。记者昨天从市气象台了解到,从1月至今,南京地区的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八成左右。为何雨水会如此稀少?市气象台相关专家表示,这是因为今冬冷暖气流配合不佳,去年12月以来,虽然时不时有冷空气影响南京,干燥的冷空气迅速降低空气湿度,但是南部副热带暖湿气流势力不足,无法有效输送水汽至南京地区,导致降水概率偏低;另一方面,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强度偏弱,暖湿气流难以伸入南京,也减少了降水机会。
诗人口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雨水节气,能否带来降水、有效缓解干旱缺雨的状态?市气象部门预测,未来两天全市还是以云系变化为主,20日部分地区可能会飘些小雨,但是,根据最新天气资料,截至月底,我市仍没有明显降水过程,预计会有两次小雨天气,雨区位置偏南,2月累计降水量依然较常年同期偏少,农业方面需注意补水抗旱。
来源: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