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首次构建公路全能感知监测体系

发布时间:2025-01-09 09:16      点击量:397

晨报讯(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陈彦)近百公里的环线里程,数百个监控探头,如果依靠人工来监测、处理各种意外情况是怎样的效率?但这却是以往南京交通部门管理、运维绕城环线公路的模式。记者从南京交通部门获悉,得益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普及,人工智能+交通正以提高运维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推动管理变革的具体成效在南京绕城环线公路构建出全能感知监测体系。

站在南京绕城环线公路的八卦洲大桥上,这条全长90余公里的“交通大动脉”上川流不息。因为串联八卦洲长江大桥、绕城东南段、江心洲长江大桥、江北大道、浦仪公路等关键路桥隧,南京绕城环线公路可以说承载着百万市民日常出行和城市跨江发展战略。但经济的发展也让这条路车流量持续攀升,交通管理压力日益增大。

“南京交通有8885路监测视频,以往人工监测只能盯若干重要节点,太多视频很难主动去查看。往往事故发生很久我们才得知,很耽误处置疏通效率!”在南京市交通运输局综合运行保障调度中心,值班监测人员惊喜地讲述着变化。原来,由几十个小屏幕组成的大屏上,正实时显示绕城环线公路各路段通行情况。由于采用人工智能自动轮巡,不仅看得快还看得准,直接带来处置及时和路网运行效率提升。

据悉,为保证这条南京主城外环线的安全畅通,南京市交通运输局综合运用AI技术,优化机器视觉识别算法,在省内首次将人工智能运用于绕城环线公路全路段监控视频的智能化监测预警。无论是交通事故、道路拥堵,还是禁行闯入、抛洒物等,都能被系统迅速捕捉并预警。目前,这一智能识别体系不仅覆盖了重要互通枢纽出入口、桥梁等关键路段,还显著提高了监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来自绕城环线公路养护单位的工作人员介绍,养护站此前的主要工作是每天组织对管养道路人工巡查,很多时候刚检查过的路又出现抛洒物,管养总是很被动。现在路网中心会及时传达影响通行的路障、抛洒物预警,工作人员只需及时处理就行,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也减轻了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路况好最大的受益者当属过往市民。数据显示,绕城公路在车流量显著增加的情况下,道路拥堵现象缺明显减少。虽偶有事故引发拥堵,但处置时间明显缩短,处理效率更高。

近年来,南京市交通运输局紧跟数字交通的时代步伐,积极推进绕城环线公路智能监测工作。通过融合新技术、融入新机制、融汇新局面,打造了智能识别体系、优化了事件处置流程、提升了安全出行能级,一系列前瞻而有效的“组合拳”运用开来,城市运行效率提升的同时也为公众带来更加安全、高效的出行环境。

来源: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