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河、滁河退出警戒水位

发布时间:2024-07-22 09:34      点击量:835

晨报讯(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陈彦)7月19日,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就南京最新的汛情和下阶段的防汛要点进行介绍。据悉,虽然目前秦淮河、滁河已退出警戒水位,但长江、水阳江等水位仍处于超警戒状态。

就在上周,南京官宣今年出梅,也意味着相对集中的降雨期暂告段落。记者了解到,从6月19日宣布入梅至7月15日,南京共发生7轮强降水过程,累计梅雨量359.9毫米—588.5毫米,与常年相比,高淳地区异常偏多一倍,其他地区偏多24%(溧水)—85%(主城区)。今年梅雨季的南京平均梅雨量达到461.8毫米,是常年的1.6倍。这也导致长江南京段水位累计超警戒达到二十余天。

“7轮强降雨对江河水位的上涨造成较大影响,加之长江上游来水量持续增加,长江南京站水位最高达到9.81米,超警戒水位1.11米。直到近段时间,随着本地降雨量减少,长江上游来水量逐步走低,截至7月19日8时,长江大通站流量为6.13万立方米/秒,较7月初最高峰时段下降1.3万立方米/秒。受此影响,长江、水阳江、滁河等南京重要河湖水位持续回落,但长江、水阳江以及部分重要河湖水位仍处于超警戒状态。”南京市防办处长李宗超介绍,7月19日8时,长江南京站水位8.84米,超警戒0.14米;水阳江水碧桥站11.25米,超警戒0.75米;石臼湖蛇山站11.02米,超警戒0.62米;固城湖高淳站10.45米,超警戒0.05米。除长江南京段外,水阳江、秦淮河、石臼湖、滁河水位也分别超警戒23天、20天、21天、17天。

犹如热胀冷缩产生的影响,进入出梅后的退水期并不代表着汛情就安然无忧了。李宗超表示,长江、水阳江、秦淮河、滁河等堤防受高水位长期浸泡后,在退水期易出现渗漏、塌方等险情。退水关键阶段,南京防汛压力仍然较大。据悉,目前南京仍有万人奋战在巡堤查险一线,布设的巡查值守点共477个,同时前置119支共计2805人的抢险队伍,以及“三袋”土工布、彩条布、块石等抢险物资。

“目前,三峡水库上游地区雨量较大,导致三峡水库下泄量逐渐加大,对长江南京段水位有一定影响,会拉长长江南京段水位退至警戒水位以下的时间。”李宗超表示,根据预判,长江南京段水位退至警戒水位以下将在7月26日左右。

为应对这一情况,南京已抢抓长江水位回落契机,加大对秦淮河、滁河等水量的抢排,以减轻城市内涝压力。同时,提前为台风频繁登录导致降雨同步增多的8月前置抢险设备、提前预降河湖库水位等工作。

来源: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