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婕妤
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保,是医保政策推动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高生育支持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记者从省医保局获悉,江苏于7月1日起将“胚胎培养”等13个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和椎管内分娩镇痛项目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为更多家庭托起“生育希望”。
化杂为统,辅助生殖医疗不再“鱼龙混杂”
辅助生殖是通过人工授精和试管婴儿等技术,让患不孕不育症或有家族遗传病的夫妇受孕并生下健康的胎儿,解决了有生育意愿的家庭“不能生”的困扰。然而过去,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大多由医疗机构自主定价,曾经纷繁不一、“鱼龙混杂”的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与价格,让患者眼花缭乱、无从下手。
规范整合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成为为患者减负的第一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进医保前,各地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五花八门,不少地方项目数量多达几十个,既让患者眼花缭乱,也不利于医生开具处方。规范收费价格也是医保报销的关键一步。
今年4月,根据国家医保局有关立项指南要求,省医保、卫健部门对我省现行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进行规范统一,整合了不同医疗服务项目,定价形式由市场调节调整为政府指导。
其中,统一规范整合我省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设立“胚胎培养”等一批新的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停用现行26项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并设立12项新的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政府指导价格。
实行政府指导价后,多项费用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例如,取卵术在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的价格为2500元,也就是说,符合条件的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所确定的价格不能超过2500元。
降价减负,医保报销比例最高达80%
面对可能的生育希望,辅助生殖动辄数万元的医疗费用,也让不少家庭望而却步。
市民胡月(化名)今年39岁,她曾尝试辅助生殖但没有成功。夫妻俩经过前期检查、促排、取卵、胚胎移植,前后花费了近5万元。然而第一次试管婴儿并没有成功,面对第二次的准备,胡月一度打起了退堂鼓,“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后期的花费也不知道能否见效。”
开展辅助生殖项目进医保,到底能为患者节省多少钱?
采访中记者获悉,此次纳入医保基金支付的项目涵盖了开展人工授精和试管婴儿等常用必要的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全省实行统一医保支付政策,参保人员在省内符合卫生和医保等相关政策规定的医疗机构,实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发生的13项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的门诊治疗费用,实行门诊按项目单独支付,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参保患者除先行自付部分外,统筹基金分别按80%和70%予以支付。
“以人工授精为例,群众去医院通常需要做人工授精、精子优选处理等项目,按照项目收费标准,人工授精价格500元、精子优选处理750元,医院需收费1250元。纳入医保支付后,职工医保报销约1000元,个人仅需付200多元。”省医保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再比如,以一代试管婴儿为例,常开展的项目包括取卵术2500元、精子优选处理750元、胚胎培养4500元、胚胎培养—囊胚培养1350元、胚胎移植2300元,医院按照上述项目价格收费11400元,纳入医保支付后,职工医保可以报销8000元左右。”
得知辅助生殖进医保的种种福利,胡月重新燃起了生育希望。
多措惠民,满足生育服务多元化需求
随着医疗技术发展、人口政策优化、生育观念的进步,近年不少医疗机构陆续推出一些更加人性化的产科医疗服务,如“分娩镇痛”等。第三方机构调研显示,13%的女性青年存在对怀孕和分娩过程的惧怕心理。将“分娩镇痛”等项目纳入医保范围,能够更好适应生育观念转变,促进生育服务提升优化。
关注提升生育体验,省医保局在江苏椎管内麻醉列入生育保险甲类诊疗项目的基础上,自7月1日起,将无痛分娩专用项目“椎管内分娩镇痛”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支付类别为甲类。此项惠民政策将减轻无痛分娩的医疗负担,更好满足此类生育医疗服务需求,助力构筑生育友好的社会环境。
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下一步,医保部门将会同卫健部门持续加强对政策实施情况的跟踪监测,指导医疗机构规范开展医疗服务行为,推动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共同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来源: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