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临近,警方送上“防骗指南”

发布时间:2024-06-04 09:04      点击量:1028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静

  通讯员 鼓公宣

  2024年高考即将拉开序幕,这段时间也成为不法分子实施诈骗的高发时段。5月30日,鼓楼警方为广大考生及家长精心整理了一份高考“防骗指南”,帮助考生及家长提高防范意识,防止上当受骗。

  骗术一:网售“高考真题及答案”。不法分子通过制作钓鱼网站,以发短信、网页弹窗等方式,兜售所谓的“高考真题及答案”或“样题试卷”等,诱导考生及家长点击链接、交纳“定金”,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高考试题属于国家绝密级材料,其保管和运输等都有严格规范的管理,任何人都不可能提前获知真题并泄露出去,且购买涉密材料本身也属于违法行为。考生及家长切勿心存侥幸,应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骗术二:有内部渠道可提前查分。不法分子声称有内部渠道可以提前查分,并发送带有木马链接的短信。考生及家长一旦点击链接,手机便会被植入病毒,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获取并进行诈骗。网上还有“黑客”声称可以花钱修改高考分数,实则是骗取考生及家长的信息及钱财。

  警方提醒:高考查分一定要认准官方指定的查询方式,其他方式均为虚假渠道。所谓花钱修改高考分数,更是不可能的。

  骗术三:有内部协议能“定向招生”。一些不法分子通过伪造文件等方式,假冒高校招生人员,或谎称与多家知名高校有内部协议能“定向招生”,可以帮助高考分数未达到录取分数线的考生进入该校,诱骗家长交钱。

  警方提醒:高考招录过程不会产生附加费用,凡是需要收取“指标费”“定向录取保证金”等的,都是诈骗行为。不法分子这是利用了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

  骗术四:想被录取要提前缴纳学费。不法分子冒充院校招生办给考生及家长打电话,声称该校为提前招生,如果想被录取,则需要提前缴纳学费,否则会被退档导致无法录取。还有不法分子冒充教育部门工作人员,以领取助学金等需先激活账户为借口,使考生及家长掉入预设的陷阱,从而盗取其银行账户上的钱款。

  警方提醒:在考生没被录取前,是不会要求提前缴纳学费的。助学金的发放需要从申请到审批,再经过公示才能发放到学生手中,不存在激活账户的事情。若考生及家长接到自称是高校、教育、财政等工作人员的电话、短信,以发放补贴等的名义索要个人信息时,一定要主动与当地教育部门或学校联系求证。

来源:南京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