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今年已微更新180条背街小巷

发布时间:2023-11-08 10:49      点击量:787

背街小巷是城市的毛细血管,更是普通百姓生活的空间场所,直接关系到城市生活的宜居性、舒适性、便捷性,关系到广大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11月7日上午,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专场发布会,通报2023年南京市街巷精细化更新情况。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180条背街小巷整治任务,并打造了26条精品特色街巷、5个美丽街区。

一巷一策一户一案 精细推进街巷环境整治提升

今年以来,南京市城管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城市精细化建设管理工作要求,紧扣民生热点难点,着眼城市环境和人居品质提升,持续推进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工作。

年初出台的《2023年南京市背街小巷精细化整治提升工作实施方案》就对整治的目标、原则、范围、标准、内容和方法步骤进行了明确,并提出重点围绕深化“门前三包”、拆除违规户外广告、美化沿街围墙围挡、规范店招标牌、清洁建筑立面、优化景观亮化、整治占道经营、有序停车管理、做好环卫保洁、严控违法建设等十个方面开展整治提升工作。

南京市城管局副局长王竞宇表示,街巷整治提升过程中,南京始终把设计作为街巷整治的重要举措,注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仅坚持“一巷一策”,针对不同街巷特点,设计制定街巷整治提升方案;同时,还坚持“一户一案”,根据不同建筑风格、不同经营业态,对店招标牌进行个性化设计。此外,针对不同街巷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在形成初步整治提升方案的基础上,通过采取上门听取意见、召开方案研讨会、居民议事会等途径,广泛征求居民和商户的意见建议,群策群力、共商共治,进一步优化整治方案,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

统筹推进打造精品 今年已整治提升180条背街小巷

“我们通过区分精品街巷和普通管理类街巷,区分更新改造项目和管理类提升,灵活采取微改造、微更新、微景观和管理模式手段创新等多种形式,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小规模、渐进式的微更新。”王竞宇介绍,今年南京在全市开展200条背街小巷的精细化整治提升,目前已完成180条,其中,通过特色化、精品化设计,还重点打造了玄武区香林寺路、秦淮区蓝旗街、建邺区凤栖路、鼓楼区金银街、栖霞区栖霞老街、雨花台区民智路(乐乐街)等26条精品特色街巷。

以玄武区香林寺路为例,这里曾道路狭窄、违建林立、环境脏乱差,为解决这一问题,市、区两级政府决定对香林寺沟片区进行环境综合整治,主要是河道沿线控源截污、居民搬迁、环境改造、景观提升,整体改善河道沿线环境品质,目前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不说别的,你看,现在我们在家门口就能闲逛锻炼,早上还能听到鸟叫声,政府是实实在在为我们办了一件大实事。”谈到香林寺路的大变化,在附近住了近30年的徐阿姨连连点赞。

除了精品街巷打造,今年南京还创建了江北新区牛牛街至芯味广场街区、鼓楼区水木秦淮街区、雨花台区乐乐街街区、江宁区“硅巷”街区、溧水区通济街街区等5个美丽街区,由点及面、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充分发挥精品街巷的规模效应和示范效应。

政府引导强化自治 推进常态长效融合式管理

城市建设,三分建、七分管。近年来,南京十分注重街巷的常态长效融合式管理,并按照通行类、生活类、商业类、景区窗口类四个不同功能,对全市2611条街巷进行划分定位,制定精细化管理标准,创新健全背街小巷管理的制度机制:一方面,按照新颁布的《江苏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南京推进分类签订市容环卫(门前三包)责任书、建立街巷管理自治联盟、实施“绿黄红”分级管理,引导商户居民发挥主人翁意识,进行自治式管理;另一方面,落实定人定岗,加强片区巡查,采取街道(镇)自查、区普查、市城管局抽查三级联动的方式,加大常态化巡查力度,建立问题菜单派发、问题整改反馈和跟踪销账机制,切实通过常态化、闭环式的巡查整改,多位一体、共同营造干净整洁、秩序井然的街巷环境。

下一步,南京将结合城市更新工作,持续推进背街小巷整治提升。“我们将继续深挖街巷的历史文化传承,坚持‘一街一策’因地制宜,采取精雕细琢的措施,优化沿街设施改造,打造更多精品特色街巷,同时注重整合片区资源,统筹设计一个片区内街巷整治方案,由线及面,优化空间形态、完善便民功能、提升环境品质,创建更多美丽街区,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积极贡献力量。”王竞宇说。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聂龙妃

来源:南京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