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19项入选,位居全国前列

发布时间:2023-08-03 09:12      点击量:256

       本报讯(记者 钱红艳) 昨天上午,我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在教育部日前公布的《关于批准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决定》中,我市成绩创新高,共有15个基础教育类项目、3个职业教育类项目和1个高等教育类项目(市属高校)参评并100%获奖,其中特等奖1个、一等奖1个,13个基础教育类项目、3个职业教育类项目和1个市属高校的高等教育类项目分获二等奖。(更多内容见A4版)

  《〈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实施办法》由教育部依据国务院《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出台,旨在奖励取得教学成果的集体和个人,鼓励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充分发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在教学实践、改革、研究中的引领和激励作用,加快提高教育质量。2014年、2018年、2022年,教育部组织开展了三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三大领域,是我国设立的最高级别的教学成果奖励。

  “此次我市获奖项目具有三个特点。”市教育局局长吴秀亮介绍,首先总体水平全国领先。在2014、2018年两届评审中,我市分别有13个、8个项目获得基础教育类国家奖,获奖总量全省第一。此次评审中,我市15个基础教育类项目获奖,在全省占比23.1%,保持全省首位度更加凸显,加上职业教育类和高等教育类项目,总成绩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其次学段类型全覆盖。本次获奖项目,既涵盖了学前教育、普通中小学教育、中职学校和高校等各个学段,又实现了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以及特殊教育各类型全覆盖,城市学校、乡村学校全覆盖。

  另外示范引领性强。本次获奖项目,既有对乡村教育的坚守,也有对课程育人的探索,还有对普通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实践性,对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在全国全省全市范围内均具有很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此次获基础教育类特等奖的项目《大情怀育人:扎根乡村40年的行知教育实验》,实现了我市特等奖零的突破。江苏省教育学会副会长、研究员彭钢评价说,“行知人”开创了中国乡村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实践。行知教育实验最大的成功在于,用他们的实践证实了教育的另一种可能,即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乡村学校完全可以建构起一种“自然的、健康的、和谐的”教育文化,并留住“乡村的味道、乡情的纯朴、乡音的美妙”。杨瑞清及其行知学校40年走过的乡村教育之路,对中国农村教育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据介绍,自2014年首届评奖以来,特等奖每届2个,全国仅6个。

来源:南京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