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雷新解“五个一”寄语西善青少年

发布时间:2023-06-27 09:06      点击量:648

“孩子们,除了学习,伯伯建议你们尽可能多走出去看看”“读书不是为求一个文凭、找一份工作、挣一份工资”“兴趣是心中的那团火,只有热爱,火才能越烧越旺”……25日上午,曾两获鲁迅文学奖,并成为该奖项历史上最年轻报告文学作家的李春雷如同送给孩子们暑期前的特别礼物,走进了南京市雨花台区善水湾小学。尽管当天下午他将作为嘉宾做客西善桥街道的“在世界文学之都与文学大家面对面”活动,但此行南京的第一站,李春雷却选择了学校。更让大家没想到的是,面对犹如追星般的师生和家长代表,李春雷很少聊写作,谈及更多的是教育和青少年成长。

1935年10月,由14名学生组成新安旅行团在校长汪达之带领下,走上抗日救亡的民族战场。师生们跋涉5万余里,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时至今日,新安旅行团的光荣传统依然熠熠闪光,具有深远的时代价值。2021年六一前,习近平总书记曾给“新安旅行团”母校新安小学少先队员回信,勉励他们弘扬新旅精神,学好党史,树立理想,砥砺品格。就在第二年,李春雷创作出版了长篇纪实文学《新安旅行团》。

“新安小学虽在淮安创建,但其委托与创建者均和南京有关。作为南京的青少年,大家读这本书同时更应该和家长一起带着问题去看看,了解一下陶行知和汪达之先生,就当是一场研学。”谈到陶行知,李春雷着重分享了其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三大教育理念,并结合创作中的所思所获感言,“新安旅行团”的教育实践对新时代教育也是一种思考,因为它回答了教育的根本追求和永恒主题。

“那是一批12—19岁的孩子,出发时没有任何技能,十七年5万里的磨砺,大家边走边融入边学习。从十几个人跋涉发展为一种社会现象。当年的不少孩子成长为小老师、小好汉、社会的小主人,足见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生活教育结合的重要性。”在李春雷看来,新安旅行团的经历更像是一场特殊时代背景下的集体研学,其贯彻的在生活中学、在实践中学的教育理念,不仅还原了教育本真,更培养了一批人。

看着眼前这群天真烂漫的孩子,李春雷感概自己好似来到江南的三月,满眼青葱与水灵,就像一片充满无限可能的世界。但如何在这个世界成才,结合自己成长经历的李春雷谈到了兴趣的重要性:有兴趣才能激发热爱,有热爱才能坚持,有坚持才可能有收获。“或许正是当年每天三千字日记的积累,才催生我从大学时代的文学爱好者到作家的转变。”

“五个一工程”奖是全国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的最高奖,虽然李春雷曾获得过该奖项,但在他心中,对于教育尤其是青少年成长也有着一个“五个一”。“我始终觉得干任何事情想有所成就,必须有一个好身体;有了这个基础,还需要一个好习惯,培养一个好心态,营造一个好环境,最后是有一个好目标。”

围绕目标在成才道路上的坐标意义,在和孩子们对话尾声,李春雷将自己的另一本作品《摇着轮椅上北大》推荐给大家。书中的主人公是河北女孩郭晖,因幼年一次轻微挫伤误诊导致高位截瘫,在多次手术中可谓死里逃生。但就是这样一位从五年级就辍学的女生,2003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北京大学计划内统招博士,成为北大建校百年以来第一位残疾人女博士。“我并非以此引导大家都把北大作为目标,只是想通过实例告诉孩子们什么是努力、什么是勤奋、什么是刻苦、什么是意志,什么是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哪怕再普通的人,只要能培养兴趣、树立目标,做到克服惰性,战胜挫折,坚持不懈,就能引爆自我潜能的核工厂,在世界写一个大写的我,做一个理想的我!”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陈彦

来源:南京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