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绿色祭扫,清明更“清明”

发布时间:2023-04-03 09:32      点击量:270

      □ 吴云青


  近日,我市迎来清明祭扫高峰。各大陵园、公墓等均启动高峰日服务预案,祭扫秩序平稳有序,墓园内,文明绿色祭扫新风扑面,文明祭扫宣传广播不断循环,鲜花、绿植、盆栽成为市民寄托哀思的主流祭品。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关于“清明”有“万物齐乎巽,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之句。“清明”一词及其物候本身,就蕴含了清洁、明净之意。人们在这个时节扫墓祭拜、慎终追远、游春踏青,也应以文明方式追思先辈、以绿色方式祭奠逝者,用实际行动让清明更“清明”。


  绿色殡葬、文明祭扫,本质上是移风易俗的过程和结果。过去丧葬偏重“厚葬厚祭”。然而,如果对亲人生前关怀不够,即使厚葬厚祭,也难以真正体现孝的真谛。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人们越发认识到“祭而丰不如养之厚”,多一些生前关爱,少一些逝后攀比,“厚养薄葬”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其实,“厚养薄葬”才是真正回归传统文化中“孝义”本身的做法。“薄葬”并不等于草率。古人有“礼轻情意重”的说法,在殡葬和祭祀中,心意远比形式重要。只要心怀真诚的虔敬与思念,“薄葬”一抔土、一束花,在静默中追忆先人的音容笑貌,这样“清明”的祭奠方式,谁又能说,不如那些繁冗乃至喧宾夺主的“厚葬厚祭”呢?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主张亲近自然,更出于对土地与资源的过度消耗、绿色发展的现实考虑。江葬、树葬等生态安葬作为新型丧葬方式,正在为更多人所接受。4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修订版《江苏省公墓管理办法》明确,扩大公益性公墓供给,推进节地生态安葬,倡导文明祭扫新风。我市各级民政部门也在积极推进惠民殡葬改革,通过提高奖励标准等方式大力推广节地生态葬。捧一束鲜花,不烧纸钱,在树葬花丛前向逝去的先人深深鞠躬……这样的祭扫场景在南京十分普遍。


  文明祭扫主要体现在提倡以鞠躬、行注目礼、网上祭扫等方式寄托哀思,禁止室内焚烧祭祀物品等。虽然形式不同,传递的哀思是一样的。文明祭扫改变的仅仅是一些旧有做法,减少了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空气的污染,降低了引发火灾的风险,但改变不了人们在追思祭奠先辈先人时的所想所念,体现了绿色、低碳、环保的现代文明理念,与“清明”二字十分契合。


  文明祭扫,如今也不仅仅是个人选择,更是遵守墓园祭扫秩序的需要。据了解,南京一些墓园门口就写明,不能携带火种入内。在“禁烧”的同时,各墓园也提供了相应的服务,如南京隐龙山、普觉寺等墓园推出了“鲜花换纸钱”服务,雨花功德园还在全国率先开展“云祭扫”,市民可随时上网调阅“云”系统里储存的视频资料,也可免费建立网络纪念馆。


  祭祀在心不在形。用现代文明的追思仪式表达思念,由实地实物祭扫转移到对逝者的精神文化传承上来,清明才更“清明”。

来源:南京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