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这座体育公园建成后,我每天都要带孙子来游玩散步,不但多了一个溜娃的好去处,还能和邻里沟通交流,大家都表示,闲暇有了好去处。”家住九龙湖片区的刘女士说。日前,一座“蓝鲸”主题的新建体育公园已然成为江宁九龙湖地区的网红打卡地。公园东侧巨大的“蓝鲸”主题雕塑每天都吸引大量学生儿童驻足游玩。这是南京市今年在建的体育公园的缩影。南京市体育部门表示,今年,将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场地供给,进一步丰富市民健身场地的配置,满足百姓健身需求。
日常健身有场所
在以“蓝鲸”为主题的九龙湖南湖体育公园,记者看到公园西侧分布着近十块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和轮滑场等体育场地,沿湖还建有一个大型水上运动基地,年轻人们在这里挥汗如雨,感受运动快乐。长达7公里的塑胶步道穿行于健身设施之间,不少老年市民步行于此,时而利用步道旁的健身器材“活动筋骨”,或者打打门球。
记者从体育部门了解到,九龙湖地区人口众多,但体育健身设施的匮乏给周边居民带来较大不便,对此,政府结合区域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充分调研,积极推动绿色空间与健身设施有机融入,结合全人群特别是“一老一小”需求,先后征求了九龙湖幼儿园、南师附属幼儿园的老师学生及周边居民的意见,公示效果图,并详细研究工程材料的选型、质地、样式等,保证安全。
这一工作只是南京市今年在建的8个体育公园的缩影。今年,作为南京市民生实事项目,共新建8个体育公园。截至9月底,已完成6个公园(广场)的建设,分别是江北新区龙王山休闲公园、江北新区长芦滨江体育公园、江北新区浅山休闲公园、江宁区九龙湖南湖体育公园、浦口区汤泉街道体育文化公园、高淳区老庄山体育公园。预计今年11月底前,完成所有公园建设任务。
夜间健身有去处
在南京,越来越多的上班族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加入到锻炼的人群中,但苦于下班时间较晚,只能跑跑步,运动形式较为单一,为满足市民夜间健身需求,2021年起,南京每年新建改建50片灯光球场,每到夜幕降临,各个灯光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等就成了人气聚集之地。球场选址和布局特别注重挖潜城市和社区的“金角银边”,有效利用体育中心、公园绿地、闲置厂房、空置场馆、社区服务设施、高架桥下空间以及有条件的建筑屋顶空间,见缝插针,因地制宜。
秦淮区双龙产业园东侧高速公路与高速铁路间有一片巨大荒地,虽位于主城区,但一直作为空闲地块搁置,常年杂草丛生,对此体育部门进行充分论证,对地块进行平整,建设了4片八人制足球场、1片五人制足球场及2片五人制篮球场,并配建停车场等设施,由于地处秦淮区、江宁区、雨花台区三区交界处,交通便利,辐射范围广,每到傍晚,球场灯火通明,忙碌一天的人们纷纷脱下工作服,换上球衣,五颜六色,熙熙攘攘聚集于此。
据悉,南京市体育局正将灯光球场电子信息纳入全市体育场地设施电子地图,市民通过手机即可查找就近的灯光球场。未来还将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智能化运营管理,努力实现无人值守、线上预订、自动检测、扫码进入等智能化运行。对于今后接续建设的灯光球场,将优先使用太阳能电源及智能化管理系统,在减少后期运营成本的同时,大力提升场地设施智能化水平。
安全健身有保障
南京全市现有数千套健身器材,每天有数十万的群众进行锻炼,如何管好、护好这些器材,确保不出意外,是相关部门面临的重大课题。记者从南京市体育局了解到,南京市正在组织开展室外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管护专项治理工作,不断建立完善室外健身器材“建设、管理、养护”闭环服务机制,每年按计划更新约600套健身工程(点)老旧器材,建立常态化巡查巡修机制,并提供“400免费报修电话+二维码微信投诉”和24小时后台受理服务,做到全覆盖、无盲区。
家住花神湖附近的王女士表示,自己居住的片区基本没有损坏的健身器材,这与维护保障到位密不可分。“器材维护管理就是在与时间赛跑,是对人民群众的健康负责,健身器材如果损坏,必须第一时间掌握故障情况,及时处置。长期以来,我们一直通过巡修员和市民拨打免费报修电话来掌握情况,但由于巡修量太大,加之报修的市民有时不能准确说出器材位置,延误偶有发生。现在,我们在所有器材上张贴二维码,一器一码,市民锻炼时发现问题直接扫码,后台能够直接精准定位。”南京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晨宗
来源: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