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航这群大学生8个暑假沙海治沙

发布时间:2022-08-25 09:07      点击量:812

       本报讯(通讯员 杜蘅 记者 李花) 一到暑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绿色驼铃”团队都会历时40小时,跨越3000公里,顶着炎炎烈日,走进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的漫漫黄沙中,开展生态环境和沙漠治理状况调研。8年来,团队见证了这片荒漠腹地的绿色发展。


  这群大学生之所以有这样的行动源于一位老人。在额济纳旗荒漠中,有一位老人放弃了退休后安逸舒适的日子,在花甲之年来到这里种植梭梭防风固沙,在漫漫沙海中建造了一片小绿洲。他就是被誉为“黑城植树治沙老愚公”的苏和。2014年,苏和被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在了解了他的环保足迹之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的一群青年学子便萌发了向苏和老人学习,助力防沙治沙的想法。次年,一支名为“绿色驼铃”的团队成立了。


  每一年,团队都会寻访苏和老人,听他讲述自己植树造林的故事,向他学习勤朴坚韧的治沙精神。在苏和老人的带领下,队员们了解了治沙现状与治沙进程,并通过学习制作草方格、给梭梭浇水等方式,参与到治沙实践中。同时,团队每年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沙漠治理状况进行调查走访,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开展干旱缺水与气候变化等课题的实践研究,提出意见与措施。


  “大漠是我们的家园。我们从来没有想过消灭沙漠,而是要治理人为破坏形成的次生沙漠。”在实践过程中,队员们采访的一位专家如此说道,“治沙工作任重道远,要一代接着一代干下去。希望你们以后能带着专业知识到西部来,帮助我们开展生态保护工作。”


   去年6月,苏和老人去世。对苏和老人最大的缅怀,便是接过他手中的接力棒,奔赴沙海。2022年7月25日至8月1日,“绿色驼铃”团队第8年来到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开展社会实践。8年过去了,这一群大学生扎根腾格里沙漠,将治沙行动普及化,将课题研究常态化,志愿服务覆盖5000余人,开展防沙治沙主题志愿活动上百场。秉持着“投身乡村振兴,建设绿色家园”的初心与愿景,在阿拉善的风沙里,唱响“公益治沙,利民兴邦”之歌。

来源:南京日报